其他
干货分享 | 当前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问题探析:一个编辑的关注点(3)
编辑和专家的审稿时间往往有限,一篇可读性差的文章尽管可能包含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也往往得不到好的评价。可读性差如文章的结构安排逻辑不顺畅;冗长的大段文字,难以使读者抓住重点,易疲劳;词句晦涩、拗口;滥用缩略语,堆砌大量公式;标点、序号混乱不合理,等等。
除直接的文字表达外,文章的基本格式、图表风格也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可读性。
4.1
基本格式
出版单位一般会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制定自己的格式细则,在一些格式细节如参考文献的格式方面会有所不同。一些基本的规范如语言文字、标点运用、数字用法、量与单位表示等,存在国家推荐/强制规范,依赖于作者平时素养。期刊编排格式参考较多的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CAJ-CD B/T 1-2006)”。期刊往往会在征稿简则或网站中给出本刊稿件要求的格式细则,包括各部分(标题、中英文摘要、正文、图件、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需要包含的要素、格式、注意问题。尽管多数期刊还是要对录用稿件再次进行更专业、细致的排版,但作者投稿之前还是应按照目标期刊的格式要求或参考最新期刊文章进行修改。
格式不规范问题,主要是标志性要素如文章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图、表、结论、参考文献等过于随意,不能发挥各自功能,甚至存在缺失、明显错误。这是写作中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也是最普遍出现的问题。它不必然导致退稿,但会极大影响编辑对稿件的评价。不要认为格式是编辑该做的事情,也不要责怪编辑和专家看重格式。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态度、水平、文章的可读性,也是对编辑部、审稿人员的尊重。格式不规范的稿件,即使“幸运的”到了编辑和专家手中,也可能得不到好的评价甚至产生误会。例如,文中标点混乱,粘贴痕迹明显,参考文献出现人名错误,这直接导致编辑和审稿专家对作者治学态度的质疑!而将附注双语参考文献的稿件投到并无此要求的期刊,则可能被认为是其他期刊退稿,或存在一稿多投的嫌疑。
4.2
图、表问题
写作中,作者往往关注期刊对图件格式、分辨率的要求,而忽视图、表的表达风格。而图、表设计、选择不当,要素缺失,失去简洁性、自明性,也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主要问题见表1。
图表文结合是较难的。数字表在科技期刊中常用,而文字表在社科类文章中常用,此时需要注意,列表的目的是总结关键信息或进行比较,应尽量简洁。表中出现图片也是可以的,但往往是简单的图,且以注释的形式放到表后[32],此时转换为图加文字的表达会更好。对于具体的图件处理,是相对简单的,例如当数据系列接近,在Excel图中难以区分变化时,可调节纵坐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主要单位刻度。但是,关于不同格式的图件制作过程、方法、转换,国内地理学期刊尚未像国外期刊一样给出详细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反映了作者的研究基础。编辑在初审中往往利用参考文献判断稿件的创新性。突出表现在数量、时效、层次三方面。如果一个已经相对成熟的选题,文后所列文献数量为个位数,那显然这篇稿件不是在充分评价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工作;时效性即文献的发表时间,如果是2016年投的稿件,所列最新文献为2010年的,显然,要么作者工作未到位,要么表示该选题已经被抛弃了;层次性,即文献来源期刊、作者的权威性。
编辑往往利用电子数据库对选题和研究基础文献进行判断,此时还有一个附带工作,即检索作者的发表记录,借此判断:①作者所投稿件是否与其研究方向相符,作者是否属于涉猎极广的“写作机器”、“快手”、“数据高手”;②稿件在作者及其团队已发表研究中处于何种地位,如将一项研究的国内外进展、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分开投稿时,作者的选择;③作者是否刻意隐瞒了对其不利的信息(如未引用作者已发表的类似成果,未说明稿件是已发表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从写作方面看,参考文献需要注意期刊要求的标注方式、格式要求,区分文献与注释等。
其他退稿原因可能并非稿件质量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涉及到版面限制、期刊录稿策略、编辑认知。此处,简要说一下期刊选稿策略、编辑认知对稿件录取的影响。
6.1
期刊选稿策略
如果,期刊编辑在特定时间段内寻找特定主题的论文,如出现的“热点问题”,或正组织某一特定主题的专栏,一些文章会“走运”;如果期刊同时收到多篇同一主题的论文,择优情况下,一些稿件会被舍弃;如果期刊已经就某一主题刊发了多篇文章,选题相对成熟,而新稿件未超越甚至也未引用这些文章,那被拒的可能性就大了;如果一篇文章选题很好,但是内容尚存在大的缺陷,短期内修改提升的难度太大,则可能给出意见,建议修改后再投;如果审稿中发现作者存在学术道德问题,会被直接退稿。
6.2
编辑认知
在初审中,影响编辑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对期刊及社会的责任意识、学科专业知识、编辑专业知识及编辑学方法和技巧、编辑对稿件和作者的扶持意识、对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33-35]。做出完全客观的判断是不可能的。评价论文的标准只能是主观标准,是审稿人、编辑和主编对客观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后形成的主观标准,正因如此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学术期刊[1]29-30。如果真的“存在”且遵循一个客观标准,那期刊则失去了“把关、控制”、“筛选集萃功能”。
有人认为,编辑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会伤害审稿的公平公正[36]。在稿件质量之外,编辑或可能崇尚权威和深奥、陷入“关系情结”[37],或简单地根据作者知名度、作者研究单位、来稿格式、自引文献、基金项目、图表及篇幅这些方面[38,39]做出取舍,或局限于自身知识框架和思维定势,并以此判别论文价值[40]。编辑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但是极少数的,也不是决定性的。以编辑为职业的人首先是要对期刊负责的,而期刊编辑部是采用讨论模式[41]形成最终意见的。
初审是作者投稿、发表需要通过的第一关,作者应尽量不要给退稿留下“借口”。至于文中提到的是借口还是真正的问题,可能作者与编辑,甚至编辑之间存在不同观点。要提高初审通过率需要做到两点——让编辑眼前一亮,读的顺畅。前者是选题与创新问题,后者是格式规范和可读性问题。从作者的角度出发,除加强学术训练之外,还需要理解期刊录稿中的几个问题:第一,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领域侧重和风格偏好,投稿前需要注意投稿策略,如果稿件被某刊退稿,以后却发表在其他期刊上,属于十分正常的现象;第二,期刊录稿是一个择优过程,不是“没大错误”的文章就可以录用刊发;第三,不要在一些“简单”问题如常识、格式上犯错,这是直指作者学术素养的,也不要明知内容有问题,却抱有等评审意见出来后再一起修改的想法,因为那样可能连修改的机会都得不到;第四,不要在学术道德上触雷区。而作为期刊,需要加强编辑专业素养与编辑技能培养,遵守职业道德,优化评审环节,将初审中的主观性降到最低。
针对投稿量与审稿专家资源以及编辑处理能力存在的矛盾、大多数稿件成熟度低的问题,有人提出了“作者自审”的环节[42]。其实,每一个作者在完成初稿后都应带着问题重读几遍文章,而不宜急于投出去,多修改才是发表的捷径。
注:至此,从初审看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就写完了。分成了三部分发送,格式可能有些乱,正在学习排版。后续要写的是投稿方面的一内容。
资料来源:不靠谱的编辑
本期小编: 胡森林、张悦、王聪
猜 你 喜 欢
干货分享 | 当前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问题探析:一个编辑的关注点(1)
干货分享|当前人文地理学论文写作问题探析:一个编辑的关注点( 2 )干货分享|11个常见的多变量分析方法